「价格补贴不是新鲜事物,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主动跳出来做一些价格补贴,希望通过补贴能够扭转局面,赢得先机。但是回顾历史,没有哪一家公司可以通过自身持续的价格补贴来改变局面。」阿里 CEO 张勇曾这样表达过对「百亿补贴」的看法。
事实的确如此。从拼多多自身和其他同类平台的经历来看,遭遇大量负面舆论的冲击是主打低价消费品的购物平台都会经历的阶段。而低价产品的质量一旦无法保证,用户就注定会流失,因此寻找「低价」与「品质」的平衡点是平台永恒的课题。在消费者、平台、商家的「不可能三角」中,时至今日,为了维持消费者对平台的访问,拼多多仍不得不极致压缩商家的利润率。三方共赢难以做到,而任何一角的弱势又极有可能为平台长期的发展埋下隐患。
尽管京东 CEO 徐雷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百亿补贴上线后的几天拉动了老用户的回流和消费,也带来了新用户和更多流量」,但无法否认的是,京东即将面对更为艰难的平衡难题。
京东优势在于,补贴价格不必非得拉到拼多多之下,只要价格大差不差,核心用户出于对品质和服务的信任就还是会选择京东。但京东的问题在于,除了商家、平台、消费者之间的三角关系,京东还需要平衡自营店铺和 POP 店铺的关系。
京东与品牌方之间的关系隐患早在去年就已经显露。彼时因京东「多次降低销售 52 度国窖 1573 系列产品」,泸州老窖曾直接宣布与京东暂停合作。至于京东自营店与 POP 店铺之间的平衡与调整,徐雷的回应是「自营和第三方在同一个开放平台上,两者是充分竞争的关系,竞争的出发点一切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哪一类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在产品价格和服务上的诉求,就可以获得消费者的购买,对我们来说是开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