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2月25日,是搜狐品牌诞生21周年日,在庆生酒会上,人生半百的张朝阳高喊,“我们回来了,归来依然少年!”
此时的搜狐的市值仅剩下不到8亿美元,已不及腾讯、阿里的一个零头,而曾经中国互联网的“三剑客”,新浪市值40亿美元,网易市值300亿美元,搜狐的市值已彻底沦为陪衬。
一切恍如昨日,一切已物是人非。
曾经的中国第一家门户网站,搜狐,张朝阳做错了什么,搜狐竟没落至此?
壹 时势造英雄。
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的浪潮把张朝阳推向了人生巅峰。
1986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并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
就在求学期间,张朝阳被互联网深深震撼,放弃美国安逸的生活。
1995年,张朝阳下定决心回到国内,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罗庞蒂教授(也是《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投支持下,1996年张朝阳创建了爱特信,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了第一家门户网站——搜狐(S0HU),并将公司名称改为搜狐公司。
而后,网易、新浪相继成立,门户三巨头齐亮相,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启了它的黄金时代。
至此,1998年也被称为互联网内容门户元年,互联网浪潮渐成席卷之势。
而张朝阳曾是其中那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和布道者。
贰 开启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尚未出现时,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渠道仍是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
搜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作为国内第一家成熟的门户网站,搜狐的信息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其继承自雅虎的分类检索方式让用户使用满意。
门户网站的出现改变了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互联网为大众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大众迅速迷上了互联网,网民数量急剧发展,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始高速发展。
搜狐和新浪、网易一道迅速崛起被称为门户网站三巨头。
1997年,从运营商下海的丁磊创办网易,98年率先推出免费电子邮件服务让网易邮箱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个邮箱,邮箱是第一代网民上网的第一步,就像后来的QQ和今天的微信一样,而后顺理成章的推出了网易网站,并拥有大批的拥趸。
1998年,四通利方和当时海外最大的华人互联网公司华渊资讯合并组成新浪,凭借着在世界杯、科索沃战争和悉尼奥运会等重大事件报道中获得巨大成功,以及吸引一大批出身传统媒体的骨干记者加入,一举成为中文第一门户网站。
2000年4月13日,新浪率先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网易6月紧随其后;最先成立的搜狐反而是落后了,7月,搜狐终于成功上市。
自此“浪狐易”三大门户成型,当时的三大门户被后来的创业者称为“三座大山”,他们是第一代互联网流量入口,行业地位相当于今天的BAT。
1998年到2008年,是门户网站的黄金时代!
当时的他们,也跟BAT一样,他们在业务上无孔不入,什么都做,在今天的互联网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叁 光环加身
在海外多年的张朝阳,把“注意力经济”吃得很透。
从1998年到2008年,搜狐跑得最快的几年间,张朝阳的风头相较现今的马云、马化腾有过之无不及。
他把自己变成了搜狐、甚至是中国互联网的广告牌。
“搜狐”问世之前,张朝阳便完成了一场无意识的“借势营销”。1997年2月,中国互联网泰斗张树新请尼葛洛庞帝来中国“布道”,新闻发布会当天,张朝阳主动请缨上台翻译,并对在场所有人宣称他是“尼葛洛庞帝传人”,爱特信曾受到尼葛洛庞帝的投资。第二天,“张朝阳与尼葛洛庞帝的故事”被大量媒体写进报道,张树新忙前忙后反而沦为陪衬。
1998年10月,张朝阳当选美国《时代周刊》“50 位全球数字英雄”,排在第 45 位。同年,他在天安门前玩滑板的照片挂在《南方周末》的报眼上。
张朝阳屡出风头,营销也好,作秀也罢,张朝阳声名鹊起,成为媒体宠儿,登上杂志封面,参加电视节目,还被冠以“中国互联网教父”之名四处宣讲布道。
1999年张朝阳到深圳演讲,马化腾坐在台下。
李彦宏创业融资时,对硅谷的资人举例说,“搜狐都做起来了”。
彼时,他是媒体和公众注意力的中心,有人甚至把这一现象称为“注意张朝阳经济”。
一时间,言中国互联网必称张朝阳,搜狐的名气也随之如日中天,力压同时期其他两家门户网站——新浪和网易。
事实上,他本人也享受站在舞台中央的感觉。他曾经向往好莱坞,去广告公司拍过片子,梳过马尾辫,喜欢开敞篷车,还憧憬像迈克尔·杰克逊一样,发明属于自己的舞步。
清华本科、麻省理工博士、第一批互联网大咖等光环加身,创办搜狐三年就上市,张朝阳长时间被聚光灯追捧着。光环中,张朝阳也渐迷失了自己。
肆 出道即巅峰
“在风口上猪也会飞”——雷军。
搜狐快速崛起为中国门户网站巨头,真正造就搜狐奇迹的更多是天时、地利、人和与因缘际会,其张朝阳及经营团队不过是幸运地成为了骑在这些东西之上起飞的人。
同样的,搜狐的师傅雅虎也曾是风口上的幸运儿,市值达到过千亿美元,到2017年被Verizon以45亿美元收购。
搜狐的衰落其实从站上高峰的那一刻就已开始。
创业初期,搜狐的风险资本来源于美国,董事会的成员除张朝阳外,清一色是外国人,这种董事会与管理执行团队的文化差异巨大。张朝阳不堪折磨,开始肃清董事会,到2003年,张朝阳将那些不懂互联网又不了解中国市场的董事挨个儿清理出局。
张朝阳赢了“内斗”,却耽误了搜狐的大好前程。
搜狐作为国内最早做分类搜索的公司,让百度成为国内搜索领域的老大;在新闻方面,又输给了新浪;网易发力游戏,推出了爆款《大话西游》,搜狐也是败者。
收购ChinaRen,做邮箱,做博客,做电商,做支付,做游戏,做房产,做视频,做搜索,然后跟着做微博,做农场,做新闻客户端。凡是互联网的热点风口搜狐都做过,基本上都没做成,唯一能拿上台面的也就剩搜狗输入法了。
搜狐前期太成功,养成了营销依赖的路径。搜狐的发展路线,一概走名人效应,每款产品问世,都是打得明星牌,然后吸引第一批粉丝用户,再影响更多用户。
搜狐又处于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用户高速增长,不管什么产品出来,都能迅速的圈一大批用户。
这种环境下,忽略了对产品和技术的打磨,导致了搜狐产品的体验性差,用户粘性小。
这种思维模式就是互联网的热点风口搜狐都做过,基本上都没做成的原因了。
当你注重营销却不重视打磨产品和技术的时候,就很容易错过互联网的重大机会!
2005年,经过惨烈竞标后,搜狐终于以3000万美元的代价拿下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赞助商的资格。全城公交站地铁里遍布“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一时风光无二,那是搜狐跑得最快的几年。
到2008年,搜狐业绩和股价首次超越新浪,终于摆脱当年晚于新浪上市的阴影。
2009 年搜狐畅游上市,张朝阳成为当时唯一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互联网领袖。此时,张朝阳的个人声望达到顶点。
这是搜狐的高光时刻,但也只是回光返照!
而此时,张朝阳自以为大功告成,从2007年起当上了“甩手掌柜”,公司事务几乎全部由几位高管打理,开始享乐,进军娱乐圈。
但,中国的互联网,变化是很快的。仅仅几年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搏杀从来都是残酷的,由盛转衰也许只需要那么几个瞬间。
到2017年11月,搜狐旗下的搜狗在纳斯达克上市(搜狗的最大股东还是腾讯),搜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三个美国上市公司的互联网企业,可惜此时“搜狐系”三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加起来近50亿美元,跟几百甚至上千亿市值的网易、美团、腾讯和阿里等相比,实在显得“寒碜”。
当然,说到底,搜狐所有的问题都是张朝阳个人的问题。
搜狐的命运从成立起就已经注定!
伍 BAT的崛起和门户的衰落
在三大门户后,BAT相继出现,他们成立之初在门户巨头眼里是“创业者”。不过后来,BAT还是分别从搜索、电商和社交三个方向拿到新的入口,进而快速崛起,在体量上实现了对“老三座大山”的超越,成为新三座大山。
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中国互联网产业经过短暂的调整,发展却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进入互联网领域,越来越多对互联网有了更深刻认识,并且经过精心谋划,深思熟虑的人,加入到互联网的新一轮发展与布局,推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产品和服务不断差异化细分。
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等崛起取代了门户网站成为新的流量入口。
1998年2月,张朝阳刚刚推出首个中文搜索引擎搜狐,彼时他找到还在硅谷的李彦宏,劝说李彦宏回国共创大业,而李彦宏拒绝了。随后李彦宏回国创立了百度,最初不是服务用户,而是做搜索服务商,先后服务搜狐、新浪等巨头。到2001年,百度进行主动转型,从后台技术提供者转为面向公众独立提供搜索服务,并在中国首创了竞价排名模式。百度搜索引擎的出现,互联网的入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大,让人们由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的精准搜索,用户体验更佳。
实际上搜狐在搜索领域本也可以大有作为。只是当时张朝阳还沉浸在门户的盈利喜悦,并没有过早意识到分类导航最终会走向搜索引擎,流量导入了百度,彻底断送搜狐关键词的搜索机会。搜狐门户时代的效率被百度的搜索颠覆,张朝阳错过先机,后来的搜狗便显得步步艰难。
1999年,马化腾成功开发出了QQ,发展很迅速,用户增长非常快,短短的时间就过了百万,庞大的用户数带来了高昂的服务器费用,当时的马化腾却没有变现的办法。腾讯公司一度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马化腾甚至找到了张朝阳,想以300万元的价格卖出。张朝阳拒绝了马化腾,还留下了一句话,你这QQ软件我找几个大学生最多花几万块钱就能做的比你还好。
正在水穷山尽的时候,MIH主动找到并投资了腾讯,腾讯挺过最难的时期,而后创新性的推出QQ群、QQ秀、群空间、QQ空间、QQ游戏、QQTM等,QQ成为了网民上网必须、人手一个的工具,成为了商业化成功的社交网络,击败了像ICQ、MSN、雅虎通等这样的强大对手。
腾讯在2004年推出了http://QQ.com门户网站,利用自身在QQ基数,技术和创新的优势,迅速跻身成为门户四大网站之一,开始侵蚀搜狐的地盘。腾讯在即时通讯、QQ群、QQ空间、游戏、QQ网组成的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一体化的个人互联网体验,这是搜狐之类的门户网站根本无法达到了。
2003年,马云推出淘宝,不久拿下了雅虎的10亿美金的投资,迅速击败了易迅,快速成为了中国电商的老大。
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崛起,带来的是丰富的体验和使用,不断蚕食着门户网站的流量。
原来从网民到互联网世界,门户网站可能是必经之路。但百度的崛起瓜分走了门户原来的搜索用户,腾讯、淘宝、优酷分别围绕社交、电商、视频各自建设了新通路,58同城、汽车之家、搜房网等更加专业、细分的垂直门户,则在各个领域对大而全的门户模式发起挑战。
渠道能力被新兴的互联网巨头瓜分,内容能力面临越来越多的垂直网站挑战,门户衰落是必然的。
在BAT崛起过程中,也就是门户网站的衰落过程。
但你会很奇怪的发现,在2008年之前门户网站还是在保持高速发展,因为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中国互联网人口一直在高速发展,互联网这块蛋糕一直在做大的过程中。但实际上,门户网站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三大门户在鼎盛时期都有面向未来布局,所以尽管BAT崛起,它们依然有各自的位置,只不过,各自发展路径和业务布局已相差甚远。
新浪一直坚守着门户和媒体的根据地,相继推出博客、微博,微博大为成功,让新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立足的基础。
网易则是门户中转型最好的企业,这与网易的基因是有关的,技术为王、产品为王,不热衷于追逐风口。成为多元化布局最成功的门户,先进入网络游戏,成为事实上的仅次于腾讯的网游公司,而网易推出的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等产品,基本上都是可圈可点,拥有一大批忠诚度较高的客户。
搜狐,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企业,也曾做过很多转型,凡是互联网的热点风口搜狐都做过,可是很多没有做成,搜索、博客、社交、游戏、微博、视频等热点风口,搜狐早早拿到入场券,但终究没了踪影或者沦为第二梯队。
究其根本,在偶然、天时、地利中爆发的搜狐,是时代的幸运儿!如果不能快速补上必然的能力这一课,被淘汰出局,是早晚的事。它后来的衰败不过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了这一点。
从2010开始,BAT三大巨头,不仅仅完成了在自我领域的独大,更是通过收购、投资、控股、参股等方式进行布局,紧盯新风口新产品,像八爪鱼一样将触角伸向共享经济、直播、视频领域,纵横捭阖玩得风生水起,构筑自己的疆域和城墙。渐渐的形成了腾讯系、阿里系、小米系、百度系等巨大帝国。
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博弈,已经演化为资本、人才、技术之间的较量,而这恰恰都是搜狐存在的短板。
BAT强悍、持续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是搜狐无法达到的。
搜狐始终是自顾自地玩。
除了卖掉部分搜狗股权给腾讯外,搜狐的朋友圈灯火阑珊。
张朝阳不仅没有进行投资运作,更没有像雷军和马云一样,对旧部下进行投资,把他们变成“搜狐系”。
陆 坠落移动互联网时代
自从2009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兴起逐渐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移动端开始普及,就像搜狐曾经做过的一样,搜狐淘汰了杂志和报纸,移动互联网也开始淘汰搜狐。
08年到18年是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10年。但对于搜狐,却是痛苦的10年。
移动支付,移动社交,移动电商,手游,O2O,直播,共享经济、自媒体、短视频等相继出现,可谓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行业风口。
搜狐在很多新的风口面前都显得保守或者是慢了半拍。
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2010年张朝阳复出“再造搜狐”,推出搜狐微博,表示“投入上不封顶”。不仅起步上慢了半拍,搜狐微博基本上是照搬新浪的思路,搜狐微博无创新,体验性差,没有粉丝基础,自然名人慢慢流失。
搜狐微博终究还是没追上。
搜狐豪赌搜狐视频,靠引进美剧和原创内容一度十分亮眼。引进的《生活大爆炸》、《纸牌屋》,和自制的《屌丝男士》让搜狐视频大放异彩。但引进随后遭遇监管、自制后继乏力,随着大量热钱涌入视频行业,头部内容的价格常常能创出天价,这让主业并不景气搜狐公司难以承担搜狐视频渐渐淡出了舞台。爱奇艺背后站着百度,优酷土豆背后站着阿里,腾讯视频也财大气粗,这三家把视频行业变成了一个屌丝玩不起的行业,巨大的带宽成本和版权成本面前,搜狐视频已经没有筹码可以继续玩,搜狐视频成了搜狐内部最大的亏损来源。
可谓是内忧外患。
张朝阳迷失了。从2007年起,张朝阳当上了“甩手掌柜”,搜狐再次进入掉队通道。2010年,张朝阳宣布复出,表示要“再造搜狐”,却发现搜狐严重落后,张朝阳抑郁了。2012年,张朝阳再次闭关,一闭就是一年多。
就是在他闭关的这一年,互联网江湖可谓是风云变幻,群雄逐鹿,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以腾讯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迅猛发展,“双11”天猫和淘宝总销售额迎来井喷,腾讯新研发的移动社交 APP 微信已经近 3 亿用户,小米的高性价比智能手机惊艳四方,视频网站重新洗牌。
移动互联网繁荣时代已然到来,已经没搜狐什么事情了。2013年年初,张朝阳再度出山,高喊“收拾旧山河”,却发觉搜狐已经彻底掉队,无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最为致命的是,移动时代,渠道App化、去中心化、信息封闭化。
2009年微博出现,2013年微信公众号对个人开放,社交领域的微信、微博俨然是巨大的信息分发平台。
曾经的门户,地盘日益收缩,到最后只剩下了新闻聚合,却在新的进入者面前依然守不住这最后的领地。
2016年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创立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百度百家、腾讯企鹅号、阿里的大鱼号等,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到来,门户网站显得愈发低落。
原本代表着互联网的门户,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媒体。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兴趣推荐App走向舞台中央,甚至各类工具型的App,也开始引入资讯内容打造信息流。
搜狐被彻底挤到了舞台边缘。
2012年,张一鸣带着今日头条找到张朝阳,当时张朝阳在看过今日头条的产品后觉得这个产品实在没什么新意,不屑的略过。
2018年,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达到500亿,而搜狐广告收入仅仅15亿。
搜狐也错失了最后一个机会。
最后
“一个足够聪明、少年得志、非常幸运、撞上了百年未遇的互联网,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早创业的人,一个Good Person、值得尊敬的人。”张朝阳曾这样自我评价。
翻看张朝阳的过往,不难发现,他最大的敌人由始至终都是他自己。
当然,说到底,搜狐所有的问题也都是张朝阳个人的问题。
搜狐,曾经的王者,张朝阳,曾经的“互联网教父”,都已经风吹雨打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