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都要私有化,门户网站的前途在哪里

0
回复
153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5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已经多久没有在门户网站上看新闻了呢?或者,你还记得门户网站是什么吗?
曾几何时,每天一上班,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户网站获取新闻,这是我们每天工作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像从前人们,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看报纸。
从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算起,时间居然已经过了20年。硬件的发展,尚且无法逃脱摩尔定律,门户这种媒体形态被人淡忘成「上古」时代的产物,似乎也并不突兀。



互联网兴起之时,门户网站快速崛起,掌握了互联网的大部分市场,纵使面对众多报纸杂志的电子化,2000年,依然有新浪、网易、搜狐三家互联网公司以门户模式,分别于4月、6月和7月登陆纳斯达克,掀起了中国信息数字化的风潮,开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的传奇叙事。
新浪私有化,门户时代终结
今年7月6日,新浪董事会收到来自“New Wave MMXV”公司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新浪作为第一家以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上市的国内门户网站,开启了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热潮,至今影响深远。
然而如今新浪的股价不足40美元,市值不足26亿美金,然而新浪持有微博44.9%股份的价格都要远远高于26亿美金,门户网站已经失去了资本市场信心。对于整个新浪而言,门户已经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一块业务。



如果对新浪的私有化成功,那么管理层将拥有新浪100%的控制权,在寻求新增长点,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上将会更有保障。
私有化,对于此时的新浪,其实是一种体面的「台阶」。
雅虎的启示
再往前,1996年雅虎上市。2000年,雅虎市值曾一度超过1250亿美元,何等的如日中天。2016年,雅虎将出售核心业务,最高报价仅仅80亿美元。



雅虎做了一系列垂死挣扎,梅耶尔更是在自传里讲到自己每周工作130个小时。
2013年5月雅虎宣布已收购了包括Astrid、GoPollGo、MileWise和Loki Studios在内的初创公司。通过这一系列交易,雅虎新增了22名移动行业企业家。2014年3月雅虎宣布收购社交信息可视化技术创业公司Vizify。雅虎前前后后也买下了不少于40家公司。从轻博客Tumblr,视频分享QuikIO,互联网营销公司Sparq,音乐流媒体服务Evntlive到移动电商Lexity。
虽然收购了如此之多的企业,也进行了重组,甚至大规模裁员,但终究还是因为竞争乏力,营收萎靡,结果都无成效,最终只能以不足50亿美金的价格被收购。
曾经,雅虎就等于整个互联网。但依旧逃不出一代巨星黯然落幕的宿命。在雅虎败北之后,国内科技媒体,就有很多关于门户的讨论。但都被此后层出不群的新产品和新动向迅速盖过,最近几年关于门户最热闹的讨论,可能还是因为老沉的离职,有人更是将这定义为门户时代的终结,这当然言过其实。
在追逐传播介质效力的路上,
门户全都败下了阵
在门户时代,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是在跟一群掌握着更廉价、更便捷、更高效的介质的同行竞争,他们慨叹的是,纸媒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效率太低,从而用传播效力革了传统媒体的命。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的「小编们」是在跟一群从来没把自己当媒体人的工程师竞争,算法+移动终端所释放出来的传播效力,不知道要盖过千人一面的门户多少条街,所以工程师不费吹灰之力的就革了编辑们命。



无论搜狐、新浪、网易还是腾讯凤凰这样的门户网站都有一个平台梦,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从而陷入了与今日头条的铲斗。但却没有跟今日头条相匹敌的技术实力。所谓的编辑+推荐模式,无一例外,都是在用编辑弥补算力不足的真相,也谈不上进入了机器学习的堂奥。
通过分发效力的几何级数的提升,头条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8年来获取了超过70亿美金的投资,转而在内容生产和市场占有率上疯狂投入。门户在平台战略的竞争中,压根就不具备与头条竞争的能力。即便是新闻客户端,如今也大都沦为了优质内容的传播渠道,慢慢了丧失了议题设置和策动的能力,只能亦步亦趋的转载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内容,转而再去向信息接受更迟钝的用户分发,又或者回到朋友圈传播。
在追逐效力的赛道上,谁的效力更高高快,谁就是赢家。
门户何去何从?
门户时代,凤凰网作为后起之秀,在市场份额并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快速发展成中国第五大门户网站。核心在于,相比于其他门户基本不具备的内容生产能力的状况,凤凰网内新闻的理解和内容制作能力,是有优势的。所以能赢得这种不对称的竞争。
这对门户的启示是什么?
一、摆正心态,争取存活的更久。你曾经用效力打败传统媒体,如今你的工具和策略打不过其他的平台和介质,你也没有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那就接受现实。
好好重仓内容,将会是门户网站走出困境的方法。可能塌方压缩成一个个MCN公司,是门户最终的归宿。曾经的一个个的品牌栏目,在内容形式上升级为视频,在组织架构上升级为工作室或独立公司,将会是新的生产力和竞争优势。



道理很简单:你要修「路」,你又不可能有更大规模的投资,这条「路」是修不起来,你注定成不了平台。既然别人已经修好了「路」,那你就好好打磨你的「跑车」。这是摆在眼前的命运,你要坦然的接受。
在平台和内容的分野越来越清晰的时刻,越是有内容深耕能力的公司,越能在这种转型中获取新的优势,更长久的存活下去。
从前,门户网站的工作重心是内容的聚合,然后展现内读者,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复制粘贴性的工作,然而多年的内容搬运也使得众多门户具备了一定的内容积累和创作能力。如今,释放、赋能、升级这些内容生产能力,才是门户最重要的命题,这也是门户最重要的竞争力——内容力。
二、垂直化和专业化。但并不是垂直的聚合。而是要深耕垂直领域的创作能力。在讨论这个命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36氪、虎嗅这些媒体,和门户时代的科技频道相比,是一个物种吗?他们通过媒体连接和服务的终端是什么?门户这种传统媒体的垂直频道,抛开品牌的沉淀和积累,具备和他们竞争的优势吗?
过去的十年,门户对头条这样的物种举棋不定,对36氪、虎嗅这样的垂直专业媒体视而不见,是很大的懒惰。追赶头条基本毫无可能了,那么就在内容力和服务力上,用垂直频道当急先锋,开始追赶吧。品牌广告虽然属于站着把钱转了,但这一套话术说了20年,客户也需要新的花样。
一言以蔽之,考验门户的,是自知之明,是对待命运的坦然和诚实,以及深耕战略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