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是产品经理梦想中的黄埔军校,大家总想去试试看,体验一下产品经理的正规战,感受下大厂氛围。
之前因为个人经历更偏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等,导致没有机会跟腾讯业务沾上边。
现在进入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腾讯逐步开启B端业务,比如CSIG事业群,才略微有机会去看。
腾讯是找朋友推荐,找了一个之前研究生同学。我比较尴尬,毕竟好几年没有联系,一联系就上门找人帮忙。
朋友有时还需要多互动下,不要等用到他人时才来找对方,虽然最后依旧能帮你,但感受度肯定没那么好。
腾讯投递岗位集中在CSIG的职位,既要经历匹配,又要是级别相对高点,职位不是特别好找。
腾讯按之前介绍的方式,从“公司情况、面试流程、offer情况”来说明。
Part1、公司情况
腾讯业务比较多元,分为六大事业群,分别是“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最好的依旧是微信事业群。
不过考虑到职位,以及个人经历的匹配度,最终定位于CSIG事业群。
之前做过企业服务,尤其在微盟的经历,算跟CSIG有相关性,但因为对云服务不了解,或者说跟不上职位要求的技术能力,直接选行业解决方案方向的职位。
CSIG的产品维度有腾讯会议、智慧零售、智慧出行等,沿着行业一致的方向,选择某个解决方案产品岗位。
该业务算是已经在发展中的业务场景,业务属于腾讯有所投入的场景,不过处于不断摸索阶段。
Part2、面试流程
重点说下面试流程,腾讯面试分为“一面、二面、通道面、GM面、HR面”。
整个面试流程走下来,差不多一个多月,算略微有点久的面试。不过大公司基本都这样,没有一个月拿不下来面试。
一面面试官是远程面试,聊的内容偏C端产品方向。
重点集中于你的经历,尤其是你做过的项目,跟之前拼多多问的项目比较类似,涉及到项目的前因后果。
以微盟经历来说,大体包括具体负责哪块产品,解决商家的问题点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核心功能模块,怎么来评判效果等。
对于团队内部的分工,对方询问了相关情况,看我怎么管理团队。
一面大概聊一小时以内,聊到最后发现跟C端寻找的候选人不匹配,于是转到同部门做B端产品。
对于转职位,大家可根据你情况自行定夺,如果你没有特别的需求,你大可看看新职位的需求。
因为你并不是那么了解对方的业务,或许新职位更加适合你。你投递的岗位已经有人选,如果想去对方公司,可以按面试官的推荐,去看新职位。
二面面试官依旧是远程视频面试,因为是推荐到另外的部门,所以二面是入职后的主管。
时间约在早上时间,聊得内容跟一面类似,不过更加关注于跟职位相关的项目经历,尤其是微盟的经历。
因为事先知道面试的部门及业务情况,因此我提前做下简单了解。
一是用对方的产品,体验下前台完整的流程,二是下载行业竞对产品,因为竞对做得比较早,功能完善度更高,能提供些参考思路。
B端业务是各家大厂现在在重点攻破的事,细分领域的经历对于大厂还是有参考意义,个人经历也比较相关,二面顺利通过。
三面是通道面,就是交叉业务的面试,关键是来定你的级别。
通道面试聊得比较深,尤其深挖微盟的经历。
感受度比较深的是询问微盟的产品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因为这些B端功能看似竞对都可以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产品的差异点并不是特别突出,当时没有想得特别好的点,只能大体描述对商家的价值,引流、提效、变现。
我后面想想,可以更加开放性地说差异性并不大,核心功能细节维度上有不同,列举下具体的案例会来得更加直接。
通道面结束后,大概过一周多,问内推同学,发现显示的信息是面试已经结束,以为是直接挂掉。
我后续找HR再确认下,对方说是另外的岗位,还有下一轮GM面,应该是展示问题,那就准备GM面。
四面是GM面,GM聊得算是比较愉快,关注在行业情况、发展前景等。
对于具体的经历虽然有聊到,但考察点集中于对行业的理解与看法。
GM面持续时间并不长,老板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加上个人提问时相对控制,并没有持续问两三个问题,基本算是点到为止。
五面是HR面。HR面算是有点故事,HR最早打电话介绍该业务情况,当时考虑并不清楚,就说先了解下,后面再看。
等过一段时间时,准备投递岗位,但没有通过HR,而是通过同学内推的方式去找,考虑到内推的方式更快。
因为之前有找过HR,彼此不熟悉,提交简历就没有消息。
这时HR面我比较尴尬,我要不要解释下,该怎么解释,反正不知道HR咋想,我个人感觉是比较怪。
不过所幸HR并没有往心里去,按正常的面试流程走完,询问下对业务的理解度、后续发展规划等问题。
面试流程的人性化上,个人感觉腾讯做得最好,比如你筛选简历时,能有各种维度帮你定位职位。
面试进程时,你能在线查询面试进展,相比于其他公司两眼一抹黑,确实比较透明。
不太好的点在于不能加HR微信,只能电话或邮件沟通。
这一点我个人感觉比较扯,微信都是腾讯系产品,考虑到合规性,不能有个人微信,可以用企业微信来加候选人,这样联系方便点。
因为面试中间出现过时间的调整,两边需打电话反复确认时间,沟通效率比较低。
Part3、offer情况
HR面试完后,最终顺利通过,则就开始提交相关证明,聊具体的薪水情况。
大公司薪水证明要求更加严格,对于你前公司期权的认定,需要公司有回购价格,如果没有,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说明。
我补充上份公司的股票情况作为辅助说明,实在找不到上份工作的薪资情况,只能看看是否有帮助,但结果还是基本没有帮助。
第一次口头offer聊的时候,薪资包算没有达到个人预期,问题就出在期权价格认定维度上。
不过手头上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做认定,你只能将就先看下情况。
等后续offer出来时,我再跟HR建议新方式,因为至少可以作为参考维度。
除非你能够拿到同级别的offer,否则即使你另外公司的新offer高于你想去的公司,大公司原则上薪水一般低于外部公司。
大公司有自己的薪资体系,不太可能涨幅过高,加上大公司品牌溢价能力强,品牌是扣减你薪水的额外价值。
腾讯薪水是“现金+股票”,待遇在大厂里面还算可以。
现金是12个月薪水+4个月年终奖,整体是16个月工资。
股票比较赞的点是分3年给你,每年都是等价金额,这点比阿里、美团等都是好许多,因为后面两家公司是待满2年才归属。
因为异地缘故,你可以申请签约奖/安家费等费用,不过是一次性激励,算是额外福利。
腾讯在互联网内的品牌背书比较强,考虑跳槽时多数人会将腾讯作为考虑对象。
一是薪水待遇属于中上等水平,福利待遇算不错,二是级别相对有市场认可度,外部对腾讯的级别可以直接对标。
个人认为如果你想去做用户端产品,可以考虑腾讯,至于业务选择,看个人需要以及发展情况再定。
PS:欢迎关注公众号:张仪说,《跳槽指南 30 讲》更新的文章将会提前发布在公众号上,可内推字节(免费提供“职位选择+简历修改+1V1跟进”等内推服务),也有美团、阿里等一二线大厂可内推。 |
|